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传染性疾病,由肠道病毒引起,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婴幼儿,患病后,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,物理治疗在促进患儿康复、缓解症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手足口病患儿常出现发热、口腔疱疹或溃疡、手足臀部皮疹等症状,发热时,物理降温是常用的方法,可以用温水擦拭患儿的额头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,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,降低体温,水温一般控制在 32℃-34℃,每次擦拭时间 10-15 分钟,动作要轻柔,避免擦伤患儿皮肤,也可使用退热贴,贴于额头,起到局部降温的效果。
对于口腔疱疹或溃疡引起的疼痛,物理治疗同样能有所帮助,可以让患儿用淡盐水漱口,每天数次,能起到清洁口腔、减轻炎症的作用,也可使用口腔炎喷雾剂等药物,按照医嘱喷于口腔患处,促进溃疡愈合,还可以采用冷疗法,用冰块或冰袋包裹毛巾,冷敷患儿口腔周围,每次 10-15 分钟,可缓解疼痛,但要注意避免冻伤。
手足臀部的皮疹,若没有破溃,可适当进行局部按摩,以轻柔的手法按摩皮疹周围,促进血液循环,有助于皮疹的吸收,但要注意避免按压皮疹部位,防止破损感染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穿着宽松、柔软的衣物,减少对皮疹的摩擦。
在手足口病的康复过程中,物理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,还能帮助患儿更好地恢复,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,如体温、精神状态、皮疹情况等,若出现高热不退、精神萎靡、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,应及时就医。
除了物理治疗,患儿的休息和营养也至关重要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,饮食上,给予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如米粥、面条、新鲜蔬菜水果等,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口腔疼痛。
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,包括物理治疗,大多数患儿都能顺利康复,家长们要积极配合医生,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,帮助孩子度过患病期,恢复健康。
添加新评论